图书馆占座“一扔了之”不如“温和”处理

  • 发布时间:2020-11-10 14:22:03
  • |
  • 作者:中宁县图书馆
  • |
  • 阅读次数:2749次

图书馆占座“一扔了之”不如“温和”处理


     最近,一则长沙理工图书馆扔学生考研资料的消息登上热搜。长沙理工大学金盆岭校区考研学生放在图书馆窗台上的学习资料,被工作人员全部扔到一楼大厅,现场一片狼藉,学生只能蹲在地上捡书。

占座行为不可取,但以扔资料的方式予以惩罚,就有点以暴制暴的意味了。解决问题宜疏不宜堵,对此既要先礼后兵,对占座学生实行教育+改正,又要加强教学资源的供给与调配,以智能化手段改善管理,这样才能以更温和的方式解决问题。

  物以稀为贵。每到考研季,图书馆的座位就成为稀缺资源,成了占座的重灾区。此时由于自习室往往不够用,寝室又比较吵闹,而图书室学习环境安静,便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。加之占座现象的存在,有时你只能望兴叹,束手无策。正可谓: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,不是生与死,而是我面对一个空座位,却只能站着,因为这里已经座无虚席

  真的是座无虚席吗?非也。君不见,有的座位见书不见人,一堆书籍或者考研资料成为座位的主人,实际上已经成为僵尸座位。这种不文明行为,把公共座位变成私人书桌,不仅暴露了占座学生的素质问题,而且浪费了图书馆自习室资源,降低了座位使用效率,影响了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,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一座难求的矛盾。

  占座有错,但处理方式不应犯错。对于考研学生放在图书馆的学习资料,采取一扔了之的方式显然欠妥,不仅缺乏人情味,而且有点粗暴的意味。对此,我们不妨换一种柔性的方法,首先对占座学生进行批评教育,然后督促其改正,对于占座的资料给予妥善存放,再由学生凭身份证去领取,这样才能先礼后兵,更显温和

  解决问题,关键在疏,不在堵。以暴制暴的扔资料是解决不了实质问题的,问题的根源在于图书馆的座位与学生的需求有巨大的矛盾,所以我们要着眼于标本兼治,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,引导其严格自律,做到人走物走,坐留他人;另一方面,要加大教育投入,扩建图书馆设施,增加座位供给,延长开放时间,缓解一座难求的紧张局面。

  其实,解决占座问题还可以更智慧。比如: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有一款我要反占座小程序,扫描桌上的二维码,如果20分钟内原座位使用者未回,座位就可以易主。在复旦大学,图书馆、阅览室的座位如果闲置20分钟,使用权就可以更换。信息时代,我们要运用智能手段,使之更人性化,推进教育资源在更大范围、更公平的方式为学生所共享。

  图书馆是学习的殿堂,学生占座也是为了学习,既然目标是一致的,就完全可以调和。在管理方面不要动武,在学生方面加强约束,在资源方面优化供给,占座问题就可以处理得更和谐。(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