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小枸杞做成大产业

  • 发布时间:2017-07-20 18:26:07
  • |
  • 作者:中宁县图书馆
  • |
  • 阅读次数:4688次

只有高中文化的孙新峰,凭着自己敏锐的市场意识和善于思考的头脑,现在已是精河县托里乡典型的青年就业创业致富带头人了。他以自己的奋斗轨迹展示了新一代农村青年的风采。在精河,提起孙新峰,没有人不翘大拇指的。

1975 年出生在托里乡吾夏克巴依村的孙新峰,家中除父母外,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。高中毕业那年,哥哥已外出广州打工,而年龄尚小的弟弟还在上学,看着很多同学带着微笑踏入大学校门,自己却踌躇在人生的十字路口,他很痛苦,但最后他还是选择了随父亲一起经营枸杞生意。

早期的枸杞生意相当难做,从收购、加工到筛选等过程都是人工完成,几个人一天忙下来也不过100余公斤,加工方式非常落后,而且人工精选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达不到市场需求。为了节省开销,增加收入,孙新峰到最后环节,还要亲自押车跑销货。就这样,年销货量也不过20吨左右,周转太慢,获利很少。

有父亲做后盾,孙新峰算是一个幸运儿,早期的枸杞生意虽然收益微薄,但是也给他带来了人生的第一桶金。1997年成家后,孙新峰开始独立经营枸杞生意。由于产业不断扩大,人力已远远落后于市场需求。善于思考的他发现,人工精选枸杞的平均价格在2—5角/公斤,而一台色选机一天的筛选量相当于30个工人一天的工作效率,利用色选机,在保证市场需求量的同时,又可以解放人工,同时还能提高精选的质量。当然,色选机也是一笔不小的投资。他很谨慎,亲自到枸杞原产地宁夏、河北等地考察学习。通过实地调查,发现了市场先机。2009年,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,孙新峰再次投资110万元,引进了一台韩国进口色选机。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建起了厂房,彻底解放了劳动力。由于色选机精选枸杞速度快、质量高,节约了时间,提高了生产效率,年加工量比前一年翻了一番,销售网点也由原来的成都、广州扩展至潮州、台湾等地。

2009年,孙新峰的枸杞销售渠道刚刚扩展到台湾,还没站稳脚跟。第一次和台湾顺源堂以26元/ 公斤的价格签下了40多吨的订单让他高兴不已,可是没想到仅仅几天后市场价就已涨到28元/公斤。面对这种情况,冒着巨大亏损的风险,孙新峰毅然选择了诚信,坚持了订单价格。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他的做法,孙新峰却说:“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诚信,如果没了诚信,以后还有谁敢和我合作呢?”很平淡的一句话,很执拗的坚持,给他和顺源堂打下了长久合作的坚实基础。

孙新峰的勤奋上进获得了丰厚的回报。经过多年的拼搏,扩大枸杞加工场所、引进优良技术,使孙新峰和他的枸杞加工、销售已成了精河的重要产业力量。